修复城央湿地 守护共同家园
新闻来源:徽州新闻中心
日期:
【一线讲述】,修复城央湿地 守护共同家园, 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然而,湿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和破坏,恢复工作可能复杂困难且十分漫长。, 从事湿地保护工作十多年,我见证了无数生态奇迹的诞生,例如专为鹭鸟们打造的五星级家园“鹭鸟岛”。这是广州市城市中轴线上一个只有1300平方米左右的小岛,位于海珠湖西南角,距离广州塔不足3公里。8年前,岛上既没有树,也没有鸟,经过生态修复后,小岛成了全省距离老百姓最近的苍鹭繁殖地,每年有超过500只小苍鹭在这里诞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几项重要的修复措施:一是在岛对面不远处,通过退缩沿湖岸线营造浅滩,每天潮起潮落留下大量小鱼小虾,为鸟儿们提供丰富的食物;二是在岛上种植柳叶榕、构树等乡土树种,为鹭鸟们提供良好的筑巢条件;三是在环岛一周搭建浮岛,营建深水区草滩系统,低矮的草丛为鸟儿们提供休闲场所。随着“餐厅”“卧室”“客厅”等设施不断完善,这里吸引了小白鹭、苍鹭、夜鹭、池鹭等多种鹭鸟的到来,数量超过1000只。, 水稻田,也是我们进行生态修复的重要场所。海珠湿地的全面保护,与当初全国首例“只征不转”的征地政策密不可分。海珠湿地所有土地均为农用地,部分土地甚至是耕地。为了破解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难题,我们将耕地的水稻田变成雀鸟乐园和水鸟天堂。我们提出稻田增益系统,按照生态种植方式稀疏种植水稻,并在水稻田内部留出坑塘浅水区,将传统的耕道改造成鱼道,通过利用潮汐系统,为鱼、虾、蟹、泥鳅、河蚌等底栖和水生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境。水稻田不仅成为雀鸟们钟爱的“饭堂”,也成为众多水鸟乐意嬉戏觅食的好去处。现在,稻田上成群结队的斑纹鸟、白腰纹鸟随处可见,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胸鹀也是经常出来秀一秀。, (光明日报记者徐谭、赵斌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