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丨盛夏正当时 消暑祛湿敛阳气
新闻来源:徽州新闻中心
日期:
7月22日,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黄帝内经》中有个说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把最极致高温的大暑节气应用起来,也能成为一味“特效药”呢?, 文/陈子怡, ,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7月22日,, 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黄帝内经》中有个说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 把最极致高温的大暑节气应用起来,, 也能成为一味“特效药”呢?, 没错,这一招也叫“冬病夏治”, 古法养生就是这么特立独行。, , 一入三伏天,, “三伏晒背”这一最便宜的养生方式, 就会限时返场。, 一把遮阳伞、一块地垫、, 一片阳光灿烂的平地,, 简简单单一趴,, 就能享受最极致的“养生”体验。, 甚至有人自述“晒背十天爆瘦四斤”,, 不过,只是晒太阳, 真能起到这样的疗效吗?, , 如果你的目的是祛湿养生,, 那晒背确实能带给你, “整个人都通透了”的奇妙体验。, 武侠小说里常说的打通“任督二脉”,, 其实和晒背的原理是一样的。, 中医所说的“督脉”,, 大约就位于后背的正中线上,, 与脊柱重合。, “三伏晒背”可以活跃督脉,, 达到温经通络祛寒的作用。, , 当然,, 如果你期待通过这种方式减肥,, 就不太现实了。, 三伏晒背,, 只需要达到微微出汗的健康状态即可。, 有人盲目追求减重效果,, 努力让自己晒得大汗淋漓,, 反而会让脱水中暑的风险升高。, , 此外,, 晒背也要选择合理的时间段, 最好晒早上九点前、, 或者下午四点后的太阳;, 且每次持续也不应该超过半小时。, 否则养生的目的还没达到,, 中暑和晒伤却会分分钟找上门。, , 感冒、气管炎、哮喘等等慢性疾病。, 都可以通过“冬病夏治”的理念,, 在夏日进行调养。, 其实这种养生理念,, 不只是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早在《荆楚岁时记》中,, 就有了叫做“天灸”的古法,, 用阳光曝晒治病理疗, 本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养生秘方。, , 除了“三伏晒背”, 入伏后一时火爆的还有“三伏贴”。, 清代医生张璐,, 发明了一种白芥子发泡疗法:, 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生姜等等, 有散寒功效的药材制成药膏,, 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 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 也一样能达到祛湿活血的作用。, , 顾名思义,, 旧时的“发泡疗法”, 就是使用刺激性极强的药物接触皮肤, 副作用是会导致皮肤充血起泡,, 还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如今我们能在医院预约到的,, 大多是改良版“三伏贴”, 药效远不及过去猛烈。, 但也要控制贴敷时间不超过6小时,, 避免皮肤过敏。, , 在暑热难耐的三伏天,, 我们很难想象真正的古法养生, 竟然选择“拥抱”热气, 反其道而行,, “以热攻热”诱发出汗,, 一样能发挥出消夏、避暑的奇效。, 从热腾腾的伏茶、伏羊,, 到直面阳光的晒伏、三伏贴,, 跟着古法学避暑, 思路是不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