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月山下的两岸情缘
新闻来源:徽州新闻中心
日期:
7月的青海,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在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一处用夯土墙、生土砖筑成的聚落颇具地方特色,房顶上密布的太阳能板则让这处聚落多了一份“科技感”,不少游客和参观者慕名前来打卡、住宿。这便是“日月山下24个庄廓”(以下简称“24个庄廓”)的青海特色民居,是2015年台达杯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的建设项目,也是海峡两岸人士共同参与建设的绿色建筑成果之一。, 助力乡村振兴, 永遇乐、满庭芳、伴云来、闲中好……进入庄廓,一栋栋名字充满诗意的建筑,让研学团队成员不禁放慢脚步,细细观摩。建筑采用当地土石材料,用厚厚的夯土筑成,新旧墙体质地协调、刚柔并济,传统与现代融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而玻璃窗、煤火炉、太阳能板的搭配,则让大家看到了传统聚落里的科技元素。, 几天的考察参观后,研学团队分析了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理解相关绿色技术及应用方式,整理了兔尔干村村落规划、景观、民居、文旅建筑的有关资料,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其中如何通过绿色建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青海分院院长商选平介绍,“24个庄廓”缘起于2012年兔尔干村的农牧民易地搬迁规划,通过台达杯竞赛收获了多个特色方案。实际建成后作为民宿来运营,招收了村民在其中工作及为民宿运营提供配套服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4个庄廓”的建成,也促成兔尔干村成功获批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及首批全国重点旅游村,吸引了更多的投入,使老村的基础设施和传统风貌逐步提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仲继寿指出,竞赛成果落地,不只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带动改变当地农牧民生活方式,呼应乡村振兴战略,守住了村民的乡愁,传承了当地汉藏传统文化。“此前我曾多次到台湾考察绿色建筑,岛内绿色建筑的先进理念、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以及设计师们的专业素养,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